世界各國的社會結構目前均逐漸面對人口老年化的問題,電視廣告中有多少是銀髮商機?
聯合骨科和山東新華健康產業公司簽訂合作備忘錄。將在中國大陸合資設立公司,共同開拓大陸市場。
合資公司除代理進口銷售聯合自有品牌人工關節外,也攜手合作產製中國國產品牌人工關節。後市可期!
擁抱「中國題材」 年底與對岸醫材廠新華合組公司 借重行銷網路搶市占
聯合骨科攜手山東新華醫療集團搶共同設廠,卡位中國「進口替代」重大商機。聯合骨科董事長林延生表示,年底將和新華合組公司,明年初進行第一階段通路合作,大陸本地化量產擬2018年啟動。
聯合骨科攜手新華的動作,引發法人高度關注,指新華為大陸全方位的醫材供應商,對當地行銷網路相當熟悉,雙方合作有助於聯合骨科快速擴張大陸市占,未來營運力道強勁,「中國題材」前景可期。
林延生形容雙方合作好事多磨,指四年前新華主動敲門,盼合作拓展大陸市場,但因時機未成熟而婉拒;不過,有鑑於大陸官方啟動「2025中國製造」,未來高階醫材將訂定一定國產化比例,並列入公營醫院的採購規範,雙方合作案就此拍板。
聯合骨科和新華的合作分三階段,雙方議定年底合組公司,明年初新公司將為聯合旗下人工關節產品提供全方位的物流分銷服務,而生產合作則因廠房興建及取得醫療認證事宜尚需時日,預計2018年後進入量產。
據了解,新華旗下擁有20家醫療公司,2014年營收人民幣63億元(約新台幣324.45億元),稅後純益人民幣3.9億元(約新台幣20.08億元)。業務範圍遍布醫療耗材、製藥設備生產及醫療物流與醫院管理,當中包括為國際人工關節龍頭嬌生(J&J)提供物流分銷服務,對大陸醫療院所網路相當熟稔。
受庫存與應收帳款管理等兩大問題阻礙,聯合骨科過去拓展大陸市場較為保守,而與新華合作有助解決上述困難,促使公司在對岸採轉為積極攻勢,旗下人工關節產品近期首度打進北京最大三甲醫院,人工膝關節置換開刀台數為國內市場倍數,後續在新華通路助威下,有望持續傳出捷報。
聯合骨科上半年搶攻美國市場有成,加上大陸出貨暢旺,營收年增32.34%,毛利率衝至近70%。法人預估全年每股稅後純益(EPS)2.3元。
林董創品牌 明年營運爆發
聯合骨科為國內少數主打自有品牌的醫材廠,靠的就是董事長林延生一路走來的堅持,走出「為人作嫁」的代工宿命,將進入門檻極高的人工關節產品推向國際市場,不但在美國和大陸市場立定腳跟,旗下產品毛利率也一舉推近70%水準,今年稅後純益預估年增逾50%,明年更進入爆發期,營運成長備受期待。
聯合骨科由林延生在1993年創立,初期代理人工關節等醫材產品,但憑著一股不服輸的熱忱,轉向難度甚高的自創品牌,他坦言該產業技術和法規的進入門檻相當高,「只要一件產品有問題,整個公司就可能會垮」;不過,憑藉「以中價位賣一流的產品」的市場策略,近年已在大陸和美國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聯合骨科目前不但具備全球頂尖的技術和研發能力,去年起積極推動垂直整合,將旗下人工骨材的金屬鍛造、鑄造、鈦珠燒結等製程,由外包轉為自製,近期完成噴塗製程的「最後一哩」,達成百分百的自主生產,得以嚴控品質外,也一舉將毛利率推向近70%的高水準,後續計畫擴大高雄加工廠產線,為進一步擴產做準備。
為尋求下一波成長,林延生近期敲定增資計畫,擬投入擴廠及籌組大陸合資公司,儘管對股權有所稀釋,但備受法人圈叫好,認為此舉凸顯公司對未來成長深具信心,並評估2017年獲利將較今年倍增。
聯合骨科8月營收1.06億元,年增30.37%;累計前八月營收9.17億元,年增32.43%,締造歷史新高水準,主要受惠首季擴大美國骨科醫學會參展大有斬獲,加上子公司擴大布局通路,獲當地醫療院所長單挹注。
另在大陸市場布局也爆出喜訊,旗下人工關節產品擊敗國際大廠及優勢本土廠商,獲得北京最大醫院統包採購。據了解,該院每年人工關節手術檯數高達5千檯,不但長期挹注聯合骨科業績,也使公司有望加速打進對岸大型醫院體系,具品牌擴散效應。
聯合骨科和大陸醫材龍頭新華集團攜手搶攻對岸市場,備受外界看好,雙方議定年底合組公司,明年初新公司將為聯合旗下人工關節產品提供全方位的物流分銷服務,而生產合作則因廠房興建及取得醫療認證事宜尚需時日,預計2018 年後進入量產。
美國和大陸市場助威下,法人預估,聯合骨科後續月營收將持續站穩年增30%的成長軌道,全年每股稅後純益上看2.3元,明年透過與新華集團合作,業績有望呈現爆發成長。
聯合攻陸 搶進口替代商機
2015-08-24 01:24:45 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台北報導擁抱「中國題材」 年底與對岸醫材廠新華合組公司 借重行銷網路搶市占
聯合骨科攜手山東新華醫療集團搶共同設廠,卡位中國「進口替代」重大商機。聯合骨科董事長林延生表示,年底將和新華合組公司,明年初進行第一階段通路合作,大陸本地化量產擬2018年啟動。
聯合骨科攜手新華的動作,引發法人高度關注,指新華為大陸全方位的醫材供應商,對當地行銷網路相當熟悉,雙方合作有助於聯合骨科快速擴張大陸市占,未來營運力道強勁,「中國題材」前景可期。
林延生形容雙方合作好事多磨,指四年前新華主動敲門,盼合作拓展大陸市場,但因時機未成熟而婉拒;不過,有鑑於大陸官方啟動「2025中國製造」,未來高階醫材將訂定一定國產化比例,並列入公營醫院的採購規範,雙方合作案就此拍板。
聯合骨科和新華的合作分三階段,雙方議定年底合組公司,明年初新公司將為聯合旗下人工關節產品提供全方位的物流分銷服務,而生產合作則因廠房興建及取得醫療認證事宜尚需時日,預計2018年後進入量產。
據了解,新華旗下擁有20家醫療公司,2014年營收人民幣63億元(約新台幣324.45億元),稅後純益人民幣3.9億元(約新台幣20.08億元)。業務範圍遍布醫療耗材、製藥設備生產及醫療物流與醫院管理,當中包括為國際人工關節龍頭嬌生(J&J)提供物流分銷服務,對大陸醫療院所網路相當熟稔。
受庫存與應收帳款管理等兩大問題阻礙,聯合骨科過去拓展大陸市場較為保守,而與新華合作有助解決上述困難,促使公司在對岸採轉為積極攻勢,旗下人工關節產品近期首度打進北京最大三甲醫院,人工膝關節置換開刀台數為國內市場倍數,後續在新華通路助威下,有望持續傳出捷報。
聯合骨科上半年搶攻美國市場有成,加上大陸出貨暢旺,營收年增32.34%,毛利率衝至近70%。法人預估全年每股稅後純益(EPS)2.3元。
林董創品牌 明年營運爆發
聯合骨科為國內少數主打自有品牌的醫材廠,靠的就是董事長林延生一路走來的堅持,走出「為人作嫁」的代工宿命,將進入門檻極高的人工關節產品推向國際市場,不但在美國和大陸市場立定腳跟,旗下產品毛利率也一舉推近70%水準,今年稅後純益預估年增逾50%,明年更進入爆發期,營運成長備受期待。
聯合骨科由林延生在1993年創立,初期代理人工關節等醫材產品,但憑著一股不服輸的熱忱,轉向難度甚高的自創品牌,他坦言該產業技術和法規的進入門檻相當高,「只要一件產品有問題,整個公司就可能會垮」;不過,憑藉「以中價位賣一流的產品」的市場策略,近年已在大陸和美國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聯合骨科目前不但具備全球頂尖的技術和研發能力,去年起積極推動垂直整合,將旗下人工骨材的金屬鍛造、鑄造、鈦珠燒結等製程,由外包轉為自製,近期完成噴塗製程的「最後一哩」,達成百分百的自主生產,得以嚴控品質外,也一舉將毛利率推向近70%的高水準,後續計畫擴大高雄加工廠產線,為進一步擴產做準備。
為尋求下一波成長,林延生近期敲定增資計畫,擬投入擴廠及籌組大陸合資公司,儘管對股權有所稀釋,但備受法人圈叫好,認為此舉凸顯公司對未來成長深具信心,並評估2017年獲利將較今年倍增。
聯合骨科營運表現及展望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法人
聯合骨科(4129)8月營收1.06億元,年增30.37%;9月營收1.02億元年增4.44%
主要受惠加大力道布局美國、大陸市場開花結果,自年初以來營收持續站穩高成長軌道,法人預期後續成長動能雄厚,今年每股稅後純益(EPS)有望創下2.3元歷史新高。聯合骨科8月營收1.06億元,年增30.37%;累計前八月營收9.17億元,年增32.43%,締造歷史新高水準,主要受惠首季擴大美國骨科醫學會參展大有斬獲,加上子公司擴大布局通路,獲當地醫療院所長單挹注。
另在大陸市場布局也爆出喜訊,旗下人工關節產品擊敗國際大廠及優勢本土廠商,獲得北京最大醫院統包採購。據了解,該院每年人工關節手術檯數高達5千檯,不但長期挹注聯合骨科業績,也使公司有望加速打進對岸大型醫院體系,具品牌擴散效應。
聯合骨科和大陸醫材龍頭新華集團攜手搶攻對岸市場,備受外界看好,雙方議定年底合組公司,明年初新公司將為聯合旗下人工關節產品提供全方位的物流分銷服務,而生產合作則因廠房興建及取得醫療認證事宜尚需時日,預計2018 年後進入量產。
美國和大陸市場助威下,法人預估,聯合骨科後續月營收將持續站穩年增30%的成長軌道,全年每股稅後純益上看2.3元,明年透過與新華集團合作,業績有望呈現爆發成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各位朋友留言指教